本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为:
(1) 有色金属材料应用基础理论
开展相图与合金设计、金属材料系统科学、有色合金微观结构控制、有色金属材料微合金化理论、固态相变、加工过程模拟及材料表面科学等应用基础理论研究。
(2) 先进有色金属结构材料
重点开展高性能铝合金、铜合金和镁合金、高性能钨钼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和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
(3) 特种功能材料
重点开展军用电子封装材料、形状记忆合金、新型二次电池材料、金刚石薄膜和磁性薄膜等特种功能膜材料与材料表面改性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
(4) 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新技术
重点开展快速冷凝与喷射沉积技术、机械合金化技术、金属复合制备技术、铝合金强变形加工技术、金属组织微细化控制技术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
上述研究方向突出了“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的行业特色,实现了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开发和成果转化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满足了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符合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金展鹏院士:公司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他曾担任第23届国际CALPHAD暨计算机在分子科学工程中的应用大会(CAMSE’94)会议主席,并作特邀报告“氧化物功能材料相图计算及在晶体生长中的应用”。德国马普所曾请他对有关光电材料相图进行评估,他还曾担任了1998年第27届CALPHAD国际会议组委会副主席。在涉及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和计算机应用的55种国外著名期刊、5种国内著名期刊和7种国内外专著中,他的论文被引用共计262次(其中他引205次);德国马普所出版的《三元合金》丛书连续十卷的扉页上,把他所领导的小组与美国NIST、英国伯明翰大学、俄国莫斯科大学等有关学术群体同列为有国际声誉的单位。他还曾应邀参加了前苏联《合金相图集》丛书的续编工作。金展鹏院士曾任国际合金相图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现为亚太材料科学院成员、美国《相平衡杂志》顾问、国际《相图计算杂志》副主编,还被约为《美国陶瓷学会杂志》特约编辑、《Physica B》、美国《冶金与材料汇刊》及美国《材料研究学报》等刊物的审稿人。
金展鹏院士根据各类相图拓扑结构之间的转换关系及相变时相界的局部平衡原理,发展了三元和四元相图测定的扩散偶微区成分分析方法,被称之为“金方法”和“长沙学派”,测定了近20个系列合金相图。同时将相图测定和计算相结合,运用各种溶液模型,优化、计算、预测和评估了一系列有色、稀有金属材料相图,并将处理所得的热力学信息预测材料的显微组织的形成。这项研究拓展了物理冶金、热化学、动力学和计算机应用的交叉领域,将相图热力学、相变动力学与组织形态学相结合,建立了以热力学计算和动力学模拟为特色的材料设计体系,在材料学科前沿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重大贡献,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研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谢佑卿教授:博士生导师,在金属和合金电子理论研究方面首先确立了“纯金属单原子理论”,提出了“固体中多原子相互作用的新势能函数”,确定了“晶体电子结构的单质原子状态自洽法”。解决了基本原子态的设计原则以及双态、三态和多态杂化的计算方法。应用于Cu、Mg、Au、Mo、Fe、Ni等纯金属的研究。证明此理论是联系电子状态、晶体结构、结合能、弹性模量、磁性、比热、热膨胀系数等各种性能的较完善的知识系统。此外,建立了“合金的特征晶体理论”,提出了九种二元固溶体性质的交互作用方程、交互作用导数方程、组元平衡摩尔性质与偏摩尔性质的关系式和它们之间的差值约束方程。上述这些成果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发表后,得到同行专家的重视。这项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获得国家教委科学进步三等奖和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张新明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加工工程博士学科点以及材料计算科学与虚拟工程博士学科点首席教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铝合金项目首席专家,国防科工委材料领域评审专家,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教育部铝合金强流变加工工程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俄罗斯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院士,白俄罗斯工程科学院院士。纽约科学院院士,德国金属学会会员。近20年来,一直从事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的技术与理论工作,先后承担国家“973”、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国家“九五”、“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博士点基金以及省部级项目30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三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已发表论文200余篇,编著中国冶金百科全书《金属塑性加工卷》,机械工程手册《非铁金属材料》及《晶体材料织构定量分析》等著作,在国内外同行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尹志民教授:博士生导师,留学回国人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长期从事有色金属材料微合金化、高性能铝合金和铜合金的研制与开发,“八五、“九五”、“十五”期间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鉴定项目8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在国内外知名刊物和国际国内大型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56篇。
郑子樵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近20年来,一直从事铝合金的合金化理论及微观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新型铝合金的开发,主持“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课题3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在国内外知名刊物、国际国内大型学术会议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100余篇被SCI、EI等世界六大检索系统检索摘录,许多论文被美、日、法、俄、荚、荷兰、澳大利亚、智利等国知名学者索要和引用。主编《铝锂合金》、《稀土功能材料》、《材料科学基础》,主译《材料科学与技术丛书》第8卷中的《铝及其合金》。
易丹青教授:瑞典查尔姆斯工业大学工学博士,现任十大正规赌网站(中国)有限公司经理、博士生导师,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主要从事金属硅化物、耐热铝合金、镁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组织与性能研究和高性能粉末冶金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研究。1998年以来先后主持2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 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2项和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出版《结构硅化物-工艺、微观组织与强韧化》专著。在国内外知名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检索30篇,EI检索32篇。